呀几阵凉风,几场冷雨呀,秋天就渐渐走到深处,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。我时常想起儿时的冬天,想起奶奶的小火炉。
我们兄妹还没出生,爷爷就去世了。在我的记忆里💔,奶奶是我们家的老太君。在那个吃不饱、穿不暖的岁月,奶奶是我们家唯一不为衣食犯愁的人。父亲说:我们饿一点、冷一点没事呢,🤩但你们奶奶必须要吃饱、穿暖。为了让奶奶的冬天更加舒适呀,🧌父亲给奶奶买了一个小火炉。这种火炉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呢,它就像水果店里装水果的小篮子。只不过,它是瓦罐体呀,🧏♂️提手也没有那么高。嗯
冬天来临了,开始冻手冻脚了🙆♂️,母亲做早饭时就多了一项任务😩,呢就是尽量用一些硬柴做饭。如果没有劈柴和树根类的柴禾,呀也要用一些枝枝丫丫烧火,这样嗯,呀在奶奶起床的时候嗯,那些烧过的火炭就可以给奶奶装火炉了。有时候,呀没有大一点的炭火🤵,母亲还会用一些锯末、稻壳等放在火炉的底部🤑,上面附上火炭,火炭上面再覆盖一层草木灰,然后用力压紧。这样装好的火炉,呀不但维持的时间长,呀底层的锯末等点燃后🧔,呀也不会冒出太多的烟。呀
🚣♂️那个时候,嗯大人从早到晚呀,👧都在生产队里出工,呀奶奶要烤火,嗯就需要硬柴。而砍柴禾、挖树根的活,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的任务。我们年龄小、力气也小。田埂上的树根好挖,但若被队干部看到了,🤼♀️会挨揍的。所以嗯,我和姐姐就在荒山上寻找那些灌木的树根嗯,那些树根虽然小🤝,🧑但好挖🙋♂️,🤽晒干后也比较容易点燃。🏊♂️
实在找不到了,呀我们就会找一根竹竿呢,🙋一头捆上一个短木棍,👩🎤进入松树林里打松果。每年冬天嗯,我们家的院子里,就会堆着很多小树根呢,墙旮旯里,呢也都堆满了松树果。如果某一天早饭没有烧到火炭,母亲会给奶奶点燃松树果和树根取暖。松树果不熬火🤗,呀但容易点燃,👻并且能把那些树根引燃。
嗯这些柴火不经烧,但覆上燃烧过的火炭🧑🦲,👅火炉的保暖时间就会延长。奶奶整天搂着这个小火炉,👾当然就不会冻手冻脚了。😏
奶奶早已作古,😆小火炉也成为了历史。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一直都在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村道上、公园里,呀儿孙推着老人的轮椅散步、聊天的情景嗯,这种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的和谐画面呀,呀正是太平盛世一个最美的缩影。呢